强基计划后,竞赛生何去何从?

Outshine 2024-01-12 | 阅读 4869

2020年,高校招生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以高考分数作为入围校测的依据。除此之外,只有金银牌可以破格入围。不仅如此,即便竞赛生破格入围校测满分,最终仍然需要按高考成绩占85%+校测成绩占15%进行排名,决定能否录取。

这意味着无论是竞赛未拿到金银牌的学生,还是拿到金银牌但高考分数落后较多的学生,都无法被最终录取。

2020年就有竞赛金牌因高考分数未达要求,未被清北录取的现象,这在过去是绝无可能的。

对竞赛生来说,原来的政策已经发生变化。竞赛该向何处去?

本文将探讨强基政策下,竞赛的应对与出路。

今年的强基到底怎么回事?

强基计划的考核和录取模式,与往年的自主招生、清北复交浙的综评有本质区别。

一方面,尽管报名仍然在高考前进行,但除了金银牌破格入围的学生(以下简称“破格生”)外,是否有校测资格要等到高考出分后才能确定。另一方面,考核通过后不再按降分优惠的方式录取,而是按高考成绩占85%+校测成绩占15%重新计算综合分,重新排队录取。

在强基的诸多政策变化中,对竞赛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以下两项:

第一,所有高校,只有金银牌可以破格入围。这意味着学生如果未进省队,或只拿到铜牌,就必须凭借高考分入围,飞签营一都没有作用,高考入围对于这部分在竞赛生花费大量时间的同学,并不容易。

从目前公布的各省市强基入围分数线(理科)来看,清北强基线与高考裸分分数线的分差只有10~15分左右,极个别省份达到20分或更高。这与我们今年5月的分析基本吻合。

在5月各校强基招生简章公布之后,已有不少只拿到了铜牌或省一等奖的学生,认为裸分入围难度太大,转而选择其他高校。但其他高校的强基招生计划并不多,分配到各省每个专业甚至只有1~2个名额,因此其他高校的强基入围分数线实际上与裸分分数线相差无几。

第二,破格生的综合分达到同专业非破格生的最低分方能录取。这意味着即便学生破格入围校测,但如果高考成绩相差太多,也无法录取。

在今年5月份强基一校一策公布之时,个别机构(专注从事竞赛培训)宣称,破格生的校测分数将接近满分,非破格生的校测分数会非常低,最终实现破格生高考优惠100多分的情况。这无疑是痴人说梦,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们在5月份的政策分析中就已经驳斥了这种奇谈怪论。如果校测0分的综合生也可以录取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校测了。从今年高考后的校测情况来看,校测过低的综合生根本没可能被录取。当时我们分析,即便破格生的校测能拿满分,实际上也只相当于50分左右的优惠。

从今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预测无疑是准确的。即便北大清华在校测中已经尽可能给破格生创造了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优惠,但高考分数低于裸分线50分的破格生,也很难被录取。

以四川为例,竞赛破格生的高考分数未达到约652分(北大强基),或约639分(清华强基),则无法录取。有金牌获得者因最终高考分数不足650分,遗憾地与北大强基擦肩而过。

因此,在强基计划的政策背景下,竞赛生的升学路径已发生本质的变化,这将影响之后的竞赛生如何衡量和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竞赛到底还能不能搞?

那么,竞赛到底还能不能搞了?这是现在即将开学的高中生和他们家长的疑问。

搞肯定是能搞的。但很多人也明白,过去那种搞法行不通了。

过去,专注一门竞赛,竞赛金牌、银牌前段、飞签、营一都能一本约,一本约的情况下,高考综合成绩压力极小。现在,除集训队保送外,一本约没了。

竞赛之路,道阻且长,搞竞赛,请先问问自己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搞竞赛的目的是什么? 在功利意义上,选择竞赛的学生:一种是希望通过竞赛拿到银牌极其以上,获得实质性优惠,从而进入理想的大学;另一种则是希望通过竞赛拓展自身的能力,在高考压轴题或是强基校测中取得一定优势。

或许有学生说,搞竞赛是出于兴趣。但其实功利和兴趣并不绝对。纯粹为了兴趣而学习的学生是很可贵的,他们往往也不在乎有什么现实的好处。这里我们不过多讨论,这类同学不论结果如何,即不怪机构引错路,也不怪教练不提醒风险,最终结果不好,也会说竞赛受益终生。

稍微涉猎竞赛的学生一直都有。这些学生不会在竞赛上花很多时间。有学生表示,他们只跟着学校上课,甚至都不怎么刷题,更不会因停课或外出培训而占用课内学习,甚至在学完一轮竞赛后会果断退队,去听校内另一科竞赛课。在竞赛和综合的衡量中,他们一直拎得很清。

但怕的恰恰是拎不清。比如一直排在竞赛队十几二十名开外,却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退队。

有的是培养方式的原因。比如数学竞赛,在竞赛强省,有经验的数竞教练往往会先教学生数论和组合。这两个模块对天赋的要求高,却不需要太多预备知识,很容易把真正的苗子筛出来,也能及时劝退不适合搞数学竞赛的学生。

但有些竞赛生,上来就被怂恿,学了很长时间一试和平面几何。当他们踌躇满志开始准备数论和组合,却发现学不动了,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处境:一方面承认自己与省队无缘,另一方面却又舍不得之前的沉没成本。

更多的学生是碍于面子,不愿离开竞赛队。如今的政策,无论对竞赛成绩(金银牌)还是高考成绩(裸分)的要求都越来越高,那么两边吊着的学生应该会越来越少。毕竟,所谓学竞赛在高考压轴题、强基校测方面的优势,并没有一些人宣称的那么大。

在考虑搞不搞竞赛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到底我搞竞赛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这决定了当竞赛和综合冲突的时候,是谁必须为谁让路?

第二,我能否进省队,是否有银牌以上实力? 如果你选择认真搞竞赛,而不是划划水。那么你要考虑的下一个问题是,我是否有银牌实力?

如果进不了省队,拿不到银牌,最后就只能凭高考成绩入围。一些机构宣称,竞赛生只要入围了,校测将有巨大优势。但今年实际的情况是,清北的入围线太高,而能入围的其他高校,校测要么没笔试,要么笔试考得不难,哪来的校测优势?

如果你决定认真搞竞赛,请一定以省队为目标,以银牌及以上奖项为目标。

很多学生说,我现在才高一高二,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银牌实力?很简单。有经验的竞赛教练无论在前期还是中后期,都会密集地进行组卷测试。在竞赛队当中的名次就很能说明问题。

如果学校往届有4~5个省队、2~3个金银牌,而自己一直在10多名开外,那么希望就不大。事实上,在很多竞赛强校,教练和校方也会对有把握进省队的学生倾斜更多的资源。

判断是否应当继续冲击竞赛最后的时间节点,是高二9月开学的高联、复赛或国初。此时即便退竞,之前一年课内落下的缺漏也比较容易补上。而如果等到一年后临近高三再回归综合,在很多科目上落下的缺漏并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

第三,我有没有把握高考考到650分以上?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高考有没有把握考到650分以上(以老高考750分计)。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即便金银牌破格入围校测,即便破格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获得了极大的优势,如果高考分数没能达到650分,都要面临最终无法录取的风险。

今年高考成绩不够导致强基无法录取的竞赛生中,有的是在语文、英语、生物上存在严重短板,有的甚至是在自己擅长的数学、物理科目上发挥失常。

在高考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学生就知道,高考高分绝不仅仅是刷题这么简单。勤于刷题可以拿到一个不算太差的分数,但要想拿到一个更高的分数,需要的是归纳总结的能力。高三这一年,本质上就是构建知识体系、归纳总结方法和经验、通过考试和练习进行强化的过程。

且不说语文、化学、生物这样极其强调归纳总结的科目,即便是数学的解析几何、导数压轴题,考察的不只是你会不会做,而是能不能在不超过20分钟的时间内快速得出正确答案。这也需要学生针对不同的题型和条件进行分类总结。而高考范围的归纳总结恰恰是一部分竞赛生的不屑于去做的,毕竟天赋太好,暴力计算能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始终考虑如上三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搞竞赛,有没有银牌以上的实力,综合有没有650,是一个竞赛生需要反复问自己的问题。

其实你不难得到结论:

搞竞赛,为省队,金银牌,综合不弱650。

我该如何规划竞赛之路?

今年强基录取结果公布后,许多家长坐不住了。不少已经在竞赛上投入挺多的初中家长,看到今年的录取情况有些焦虑。

其实也大可不必。

最终决定竞赛去留的时间,还是高二的9月份。

在强基计划正式施行前的两年(2018~2019年),竞赛政策就已经转向。比如大量削减未拿到金牌的高三应届生的签约,比如举办仅限高一高二学生参加的竞赛营等等。在强基计划施行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竞赛需要早出成绩。

以数学竞赛为例,全国决赛在11月底结束,如果学生没有进入国家集训队,则需要回归高考。如果这是一个高三学生,此时一轮复习已经接近尾声,留给他的时间只有6个月。如果这是一个浙江的高三学生,竞赛刚刚结束,等待他的是1个多月后,占高考450分的四个科目的首次考试。

这意味着高二上学期的竞赛就尤其重要。

尽管在个别省份,有些学科政策并不允许高二学生考实验或进省队,但如今化学竞赛的实验考核已经取消,在大趋势下不允许高二学生进省队的规定已然不合理。

事实上,这几年许多省份各科竞赛的省队中,非高三学生的数量逐渐超过高三学生,这在一些竞赛强省体现得尤为明显。低年级进入省队已经并不罕见。

那么,一个理想状况的竞赛规划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之前,判断自己是一个有天赋学竞赛的学生,然后才有第一,真正搞竞赛是极少部分人的事。

第一,初中阶段,在确保能大概率进入顶尖高中(非顶尖高中没有竞赛氛围)或没有中考压力(一些地区还有直升)的情况下,学习初中数学、物理、化学和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的内容,打下一个宽基础。这种学习并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而是扎扎实实吃透各个章节。

宽基础,在后续结束竞赛回到高考时,学生面对的压力会小很多。

第二,在完成初高中数理化的学习之后,开始竞赛内容第一轮的学习。例如数学开始学习二试四模块(数论、组合、不等式、平几),物理开始逐个模块学习力、电、热、光、近代等,化学开始无机、有机的第一轮铺设。这个时间各个科目有区别,数学起步一般比较早,现在的顶尖一些的竞赛生,进入高中前,二试四模块已经学过不止一遍。而物理化学可能就晚一些,初中毕业的暑假,可能才是铺设第一轮的时间。

第三,高一9月,可以试水竞赛,争取拿到省一或进入省二前段。高一的尝试后,可以开始接触比较深入的竞赛内容,并逐渐为后续的全国决赛做准备,停课和外培对于真正搞竞赛的同学,是常态。高二时,理想情况下进入省队,并在决赛中拿到不错的成绩。如果没能如愿进入省队,要根据与省队的差距,队内排名,判断来年进入省队的概率,当然还得考虑综合水平是不是还可以接受。

到高二上学期,根据这一次竞赛的成绩和目前的课内成绩,学生需要抉择是否继续冲击竞赛。即便选择急流勇退,此前也只耽误了一年的时间,学生仍然有充分的时间去提升各科的成绩,让自己恢复到巅峰水平。

竞赛之路,重在规划

正如1月份教育部强基计划的正式文件定的调:

竞赛只适合极少数在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学生。

选择竞赛的道路,既需要天赋,需要努力,也需要注重规划。

判断:及早确定是否具有天赋,是不是那少数的竞赛苗子。

相信:缺乏天赋,过度规划是拔苗助长,但是有天赋,不规划,会浪费天赋。

纪律:规划了,要坚定去执行,在预计的时间完成预计的进度,并且足够扎实。

心态:积极进取,但是如果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也要能进能退。

学习:家长和学生都要完全掌握政策,不盲目,不被干扰。

原创 林德铭、陈柞同 创知路教育帮


网站公告